在介紹「柏拉圖之戀」之前,先談一下老男人的回憶吧!
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男人,提到柏拉圖之戀,隱約之間,會有一個印象,似乎與一位日本女星有關。那位日本女星寫了一部半自傳體的書《柏拉圖式性愛》,而且後來還改編為電影。那位女星很漂亮、也很紅,只可惜紅顏薄命,三十多歲即過世,令人印象深刻。
為何那位女星的書要叫做《柏拉圖式性愛》,未看該書,不得而知。不過,那位女星成長的處境與工作環境,正是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借柏拉圖之名,正能從肉體慾望之中,對比精神愛的缺乏與渴望。這個書名,既驚世駭俗(竟然動到哲人柏拉圖),又寓含主角的渴望,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命名。
談完了回憶,切回正題吧!
什麼是「柏拉圖之戀」,只要上網隨意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是意指一種純粹精神上的愛戀。一般會說,當然人們說他們之間是「柏拉圖之戀」,那就意味著他們可能連手都沒有碰過,純粹是精神上的彼此喜歡。也許有人會類推到,那麼網路上的「虛擬情人」,算不算是呢?手也沒有碰過,純粹是精神上的想像。呵呵!嚴格來說,這些並不算是「柏拉圖之戀」。
什麼是「柏拉圖之戀」,只要上網隨意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是意指一種純粹精神上的愛戀。一般會說,當然人們說他們之間是「柏拉圖之戀」,那就意味著他們可能連手都沒有碰過,純粹是精神上的彼此喜歡。也許有人會類推到,那麼網路上的「虛擬情人」,算不算是呢?手也沒有碰過,純粹是精神上的想像。呵呵!嚴格來說,這些並不算是「柏拉圖之戀」。
為什麼呢?
我們就要回到文本中,來找尋答案。柏拉圖之戀,一般認為出自柏拉圖所寫的《會飲》(Symposium)(也有人譯為《饗宴》)。這是一篇對話錄,大抵是記錄一群中年男子的私人聚會,裡面有哲人(又是蘇格拉底為主角)、詩人、喜劇家、美貌年輕男子等等,大家閒扯聊天。席間有人提議要來讚美「愛」,於是這些男人們紛紛展開看家本領,稱頌愛神(當時古希臘人視「愛」為神)。
我們就要回到文本中,來找尋答案。柏拉圖之戀,一般認為出自柏拉圖所寫的《會飲》(Symposium)(也有人譯為《饗宴》)。這是一篇對話錄,大抵是記錄一群中年男子的私人聚會,裡面有哲人(又是蘇格拉底為主角)、詩人、喜劇家、美貌年輕男子等等,大家閒扯聊天。席間有人提議要來讚美「愛」,於是這些男人們紛紛展開看家本領,稱頌愛神(當時古希臘人視「愛」為神)。
在談話中,突然衝進一個醉燻燻的美男子,是蘇格拉底的年輕友人,也是當時雅典最具政治野心與能力的阿爾西比亞得(Alcibiades)。阿爾西比亞得借著酒意,當場控訴蘇格拉底與他之間的曖昧關係。(對於當時的古希臘社會來說,男子之間的曖昧甚至是性愛關係,被視為正常情形。)
他說一般人都以為蘇格拉底貪戀他的美色,喜歡在他身旁周旋。可是,每次蘇格拉底在談話時,都是阿爾西比亞得深深被吸引,他被蘇格拉底口中所談的哲學震撼不已,像是被毒蛇咬過一般,整個人都被震懾住,難以動彈。蘇格拉底透過哲學談論美、善的事物,讓阿爾西比亞得自慚形潰。
不過,阿爾西比亞得也希望藉由自己美貌的外表,扳回一成,希望讓蘇格拉底拜倒在他的褲管下。於是阿爾西比亞得就找機會一起和蘇格拉底摔角,因為古希臘人運動時是裸體的,可是蘇格拉底沒有特別反應。阿爾西比亞得又故意和蘇格拉底聊天聊得很晚,並且支開僕人,兩人蓋一張棉被,阿爾西比亞得更找機會撲上去,要讓蘇格拉底就範,可是蘇格拉底還是無動於衷,毫無反應。
蘇格拉底並且笑著說,我知道你想要打什麼主意,你希望將你那「僅僅是看起來美的東西」(意指美麗但是容易毀壞、變動的外表)來跟我心中真正的美與善做交換(意指美善的靈魂、德行),我可不會做這場笨買賣。最後,兩人就這樣毫無任何進展,一覺到天亮。
後來,《會飲》的結局是,被阿爾西比亞得這樣一鬧,眾人打破原先不喝酒的限制,開始暢飲了。結果是眾人醉成一團,有的人提早離去了,最後只有蘇格拉底和一位喜劇作家喝到天亮。蘇格拉底稍作梳洗,然後也就離去了。這說明了蘇格拉底不僅是精神力過人,酒量、體力也非常嚇人。
後來的人,就把柏拉圖描述蘇格拉底對美善的追求,而不願意落入肉體的慾望之中,稱為「柏拉圖之戀」。因此,這種精神的愛戀,特指對於精神上美善的追求。一般網路上的「虛擬情人」,其實還是肉體慾望居多,彼此滿足心靈上的情慾,並非追求那真正崇高的美善,所以嚴格來說,當然是不一樣。
舉個例來說,雖然有點「跳tone」,但至少把這種精神上的美善,說得比較具體一點。就是在革命先烈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中的一段話: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我們愛一個人,這可能還是具體的情愛,可是當林覺民「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那種愛,就真正昇華到另外一種層次的境界,一種精神上的大愛。
可能有些人讀到這裡,會有些納悶,愛情跟政治思想有什麼關係呢?
舉個例來說,雖然有點「跳tone」,但至少把這種精神上的美善,說得比較具體一點。就是在革命先烈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中的一段話: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我們愛一個人,這可能還是具體的情愛,可是當林覺民「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那種愛,就真正昇華到另外一種層次的境界,一種精神上的大愛。
可能有些人讀到這裡,會有些納悶,愛情跟政治思想有什麼關係呢?
呵呵,當然是有關係啦!這裡凸顯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二分法,就是靈魂/肉體,或者精神/世俗之間的差別。對於蘇格拉底來說,政治所要追求的,就不會是短暫的社會福利、政策支票、年金,對蘇格拉底來說,這些不僅是短暫,而且有可能敗壞人們的德行,甚至因此腐化、縱欲。蘇格拉底認為,政治要追求的是群眾靈魂的善,我們要追求那最高、最美的善,那才是真正的政治人物所應努力的目標。耽溺於短暫的享樂與物欲,蘇格拉底認為應該摒棄的。
同樣的,蘇格拉底就會認為一個真正的政治人物,要引導城邦追求的,就不會是造橋鋪路,而是朝向真正的美善,這在後面哲君這一段會講得更清楚,但是希望透過「柏拉圖之戀」可以讓大家對這種分別,印象深刻。
順帶再補充兩點。可能有人會覺得很奇怪,既然蘇格拉底這麼喜歡精神上的美善,那麼為何還要一天到晚圍繞在美男子身旁,還不時表現出一副老色狼的樣子?照蘇格拉底的講法(當然是從柏拉圖寫的話錄中),因為這些人世間的美色,可以觸發蘇格拉底對美的體驗,進而體認到精神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這些美男子可以說是重要「觸媒」,沒有他們,蘇格拉底可能會忘了對美的追求。這種理由,也告訴了我們,下一次盯著帥哥或美女看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一個更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是為了藉此而觸發我們追求精神上的美善。再套用林覺民的例子,倘若林沒有這麼愛他的妻子,又怎麼會說得出「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樣的話呢?反過來說,如果他與老婆天天吵架,他又怎麼會進而從愛妻推展到愛天下呢?所以,蘇格拉底這種說詞,其實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在。
此外,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說,哲人正是真正的大色狼,欲求更是永遠不滿。哲學(Philosophy)一字中,philo是愛,sophy是智慧,所以哲學是「愛智慧」,不是擁有智慧。這種愛是不斷的追求,永無止盡,哲人一旦宣稱自己擁有智慧,就是離開了哲學。而哲人追求最「美」、最「善」,對真正「美色」,也是如同惡狼撲虎般的渴望。這應該也是為什麼柏拉圖把蘇格拉底描述成一個色瞇瞇的糟老頭與而與他推崇的哲人身份之間,一點也不衝突的原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