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柏拉圖:民主政治將走向獨裁的原因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第八卷中,討論到從理想政體會逐步腐敗到其他政體:理想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獨裁政體。

為何民主政體會滑落到獨裁政體,柏拉圖有非常精彩的描述,迄今仍是令人心有戚戚焉。

《理想國》第八卷 557a-

民主政體由寡頭(貴族)政體演變而來。寡頭(貴族)政體的下一代,因為沒有良好的教養,對於寡頭(貴族)教育那一套,感到不耐煩,想要衝撞這個體制,認為人人皆可為寡頭(貴族),進而而走入了民主政體。

民主政體中的特徵是自由與平等。但是,人們就像喝多了自由之酒,只想隨心所欲,反對任何的限制與阻撓。這是一個最多采多姿的政體,人們可以盡情展現自己,追求各種目標,年輕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最美麗的體制。

一切都自由的同時,就是一切都是平等的。因此,老師諂媚學生、老年諂媚青年,沒有人敢自視高人一等。一切欲望也是平等的,無論是必須的還是不必要的,都被視為理所當然。

但也因如此,縱使在一個人的身上,對於欲望的追求,也是反覆不定的。因為一切價值是平等的,一會兒追求哲學真理、一會兒討論名人八卦,一會又開始慢跑養身,每種活動在價值上不相上下時,隨著從事某一特定活動時,自然會邊際效用遞減。因此,理所當然地,開始認為別種活動更有意思,轉頭又去作別的事。

但是這種自由過度的問題,就會導致人們不願意遵守任何規範,稍有限制,就認為是阻礙。而且也痛恨一切的不平等,對於少數富人或有權力者,更是感到不滿。
甚至,一群人會結合起來,去侵佔富人的財產,甚至在一些人(名嘴、政客)的煽動下,到處攻擊。因為,外在的限制,讓他們憤怒不堪,希望到處去破壞。

於是,失序的世界,自然會有人開始集結起來,渴望秩序重新降臨,但這就是獨裁的開始。當多數人們對於無法無天的秩序,開始感到失望、害怕,一切都可能失去。因此,人們寧可選擇獨裁者出現,維持秩序,懲罰這些失序亂衝的自由人,藉以獲得生存。

因此,過度的自由,物極必反,卻走入絕對的奴役。

重讀柏拉圖《理想國》第八卷,讓我們不勝感嘆,自由民主的脆弱,值得我們努力去捍衛。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如何討論公共議題: 論證與批判性思考

       在討論公共議題時,譬如死刑存廢、安樂死合法等,通常我們會找一些實質的理由,諸如人道、教育感化、人性尊嚴來討論。不過,還有一個面向也很重要,也算是更基本功夫,就是在提出理由時,是否「合乎道理」或「合乎邏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人會說,因為歐洲國家廢除死刑,所以我們台灣也應該廢除死刑。這種推論還需要更多的理由支撐,否則,倘若歐洲國家都信基督教,我們是否也應推理,台灣社會應該信基督教。



有關提出理由,或者更精確一點說,提出「論證」(argument)時,應注意哪些事情?本文想要推薦兩本書《學會思考,你贏定了》(2011)以及《問對問題,找答案》(2011)。兩本書不會像一般邏輯的教科書,偏於一些符號推演,可是又不容易運用到生活中。這兩本都非常口語化,特別是第一本《學會思考,你贏定了》簡單易懂,可以作為入門書。第二本稍微豐富一些,但是內容更棒,非常值得看。



《學會思考,你贏定了》一書是由Anthony Weston教授撰寫,他是哲學與環境研究所的教授,這本書已經出版近三十年,一再更新,已翻譯為八種語言,可見備受肯定。譯者王志弘教授,譯作甚豐,本身學養非常高,因此對於這種淺白入門書,譯筆流暢。



以下簡述摘要《學會思考,你贏定了》一書的內容:

l   本書自序開宗明義就提到,這本書是在談「論證」(argument)。簡單的說,我們在作學術寫作,或甚至於與人討論,希望說服人時,我們總要提出一些理由。若以我們的日常用語來說:

n   論證=主張+理由

n   譬如,我主張同性戀婚姻應合法化,因為同性戀者應該與異性戀者同樣受到公平對待,包括婚姻權利

u  主張:同性戀婚姻合法

u  理由:同性戀者應受平等對待

l   所以,「論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斷會出現的說話方式。只是,有時論證清楚,有時比較差。而我們在思考「這些論證」時,包括自己與他人的。我們就需要學會一些「技巧」,來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論證。

l   全書分為九章,外加兩個非常有用的附錄。因為本書意圖以手冊的方式呈現,所以,照本書章節摘要,可以比較清楚。

l  第一章 六大通用法則

n   1. 區分前提與結論

u  要看清楚,哪些是作者的前提,哪些是結論。

n   2. 依自然順序,逐句推論。

u  每句話之間要有關連性,不要任意跳躍。

n   3. 前提必須是可靠的

n   4. 試著將論證簡潔、具體,不要過於抽象

n   5. 根據事實,不是用修辭暗示

n   6. 用詞要保持一字,關鍵字不要隨便更動

l  第二章 五個「概推法則」

n   當我們看到一些人戴上「假睫毛」,很容易說出,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帶「假睫毛」,這就是一種「概推」,也就是點像是歸納法。這種方式必須注意

n   1. 使用一個以上的例子

u  不能看一個理光頭的,就說現在流行理光頭。

n   2. 例子必須有代表性

u  我們不能「以偏蓋全」,特別是特殊例子

n   3. 還要注意「發生率」

u  譬如,提到這人可以賣了好多房子,很會賣。可是他賣了多久呢?與其他人比起來呢?

n   4. 注意統計數字

u  譬如,人類壽命不斷攀升,到了民國150年,就會到200歲了。前面確實有成長趨勢,可是這種趨勢不會趨緩嗎?

n   5. 也要考慮「反例」

u  譬如:所有速食不健康

l   可以列舉漢堡、薯條

l   但是「潛艇堡」卻是例外,所以,速食的界定,可能要再修正

l  第三章 類比論證

n   兩件事類比,應有關連性

u  殺人處死,就像以牙還牙一樣

l   兩者要有可類比性

l  第四章 引述資料

l   1. 完整資料來源

l   2. 資料來源者是否可靠

l   3. 資料來源需無利害關係

l   4.交叉檢驗來源

l   5. 小心網路資料

l  第五章 因果關係

l   1. 注意因果的順序

n   吃素所以健康

u  注意身體健康者,常選擇吃素

l   到底誰是因,誰是果要注意

n   抄筆記者,成績好

u  成績好所以抄筆記

l   所以,抄筆記是否真正為「因」

l   2. 相關性可能有其他解釋

n   譬如,每次下雨我考試都比較差

u  可是,下雨與考試差不一定有因果關係

l   3. 對複雜性要有心理準備

n   很多事都是互為因果的

l   4. 朝向最有道理的因果解釋

n   很多理由,雖然也成立,但會面對更多的質疑。應該朝最有利的原因找。

l  第六章 七個必須學會的演繹論證

n   1. PQ

u  如果天下雨,地會濕

n   2. 若非Q則,則非P

u  地沒濕,所以天沒下雨

n   3. PQ,若QR

u  天下雨,地會濕,人容易摔跤

n   4. 不是P,就是Q;不是Q就是P

u  他喜歡玫瑰,就不喜歡茶花

u  他喜歡茶花,就不喜歡玫瑰

l   當然,這種還有可能既是PQ,也不是PQ

l   所以要確定,是分真的「PQ只能二擇一」

n   5. 歸謬法

u  也就是從反面論證,證明荒謬性,所以正面是道理的。

l   如果他沒有來,桌子上的燈不會打開

n   所以,他來了。

u  任何東西的出現,都要有一個創造者

l   假設沒有創造者,萬物如何可能出現

n   6. 多步驟演繹論證

l   第七章 五個讓思考更周延的延伸論證

n   1. 探索議題,廣泛的閱讀相關的論證      

u  不要重複別人的論證,

l   要能找出新的出路

n   或者修正他人的論證

n   2. 準備好一大張紙,隨時修正前提與論證

n   3. 用論證捍衛基本前提

n   4. 考慮反對意見

n   5. 考慮其他替代的可能性

l   第八章 寫作的六大法則

n   1. 一針見血

n   2. 提出清楚的主張

n   3. 先寫摘要

u  各個論證部份開始擴大

n   4. 迎頭面對反面意見

n   5. 廣納回饋

u  接受不斷的修正

n   6. 謙虛,專家也會錯

l   第九章 表達方式

n   1. 分享熱情與耐心說服

n   2. 目光相對,四處走動

n   3. 重述重要論點

n   4. 正面訊息,聽眾要看到希望

n   5. 結尾要有個人風格

l   附錄 I 謬誤

n   人身攻擊

u  不討論事,反而針對人

n   訴諸無知

u  沒有證據顯示無神,所以有神

n   訴諸憐憫

n   訴諸群眾

n   否定前件

u  PQ

l   天下雨,地濕

n   天不下雨,地不為濕

u  還是有可能,因為有人灑水

n   肯定後件

u  PQ

l   天下雨,地濕

u  因為QP

l   地濕,所以天下雨(不一定)

n   乞題謬誤

u  暗中以結論為前提

u  循環論證

l   前提與結論相同

n   複合問題

u  你上次說謊是什麼時候?

l   預設「說過謊」

n   模稜兩可

u  男女不同,所以,應接受不同的待遇

l   什麼叫做「不同」

n   假兩難困局

u  愛他或恨他

l   事實上,還有其他選擇

n   滿載情緒的用語

u  投讀於井

n   過度概推

n   忽略其他替代可能

n   誘導式定義

n   不根據前提推論

n   輕下斷言

n   轉移注意

n   打稻草人

l   附錄I I        定義

n   1. 用詞若不清楚,就要具體

n   2. 若有爭議,就從清晰的案例著手

n   3. 定義不能代替論證。

另外一本書《問對問題,找答案》,內容更是精彩與豐富。全書很多地方與上一本相似,但是討論的更詳細。不過,在閱讀上,這本書比較沒有那麼一目了然,需要些時間消化理解。

這本書主要在談「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也就是在面對資訊或主張時,重點不在於照單全收,而是要能提出問題,質疑這些資訊或主張是否正確。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真相或避免犯錯。因此,這裡與上文提到的「論證」也非常有關係。批判思考就是在反省論證是否正確,因此與上一本書可以說主題相同。

本書在討論以下主題:

l   議題和結論是什麼?

n   如前述,要能找出哪些是前提,推論,以及結論

l   理由是什麼?

l   哪些字詞或措辭曖昧不明

l   什麼是價值衝突和描述性假設

l   推理有無謬誤

l   證據有多好?

l   是不是有對立成因?

l   統計數字可信嗎?有哪些重要資訊遭遺漏?

l   是否另有合理的結論?



讀者可以看到本書的主要議題與上一本書有許多相似之處。建議先讀前本書,再讀《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樣對於如何論證、如何批判性思考,如何在討論公共議題時,擁有更好的思考能力,這是非常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