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學期總回顧

「西洋政治思想史」這門課程是我的專長也是最喜愛的課程。常常在準備上課時,心中有許多想法,在腦海中激盪著,很希望能跟同學分享。上課時,有時獲得同學共鳴,感到很高興。下課後,也常會想到哪些部分沒有講清楚或沒有反覆強調,覺得很可惜。所以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再以書面方式,分享一下想傳達的重點。

因為這門是通識課,所以我希望強調的不是這門學問有多高深,而是希望能從中傳達一些人生智慧,作為同學們在往後生活或各自專業領域上的參考!

在學期一開始,我們介紹蘇格拉底,因為他是我們政治哲學的祖師爺。他被雅典公民大會控告不敬神與腐化青年,因此,我們這堂課似乎更有理由可以大放厥詞,放鬆束縛,讓我們的思考毫無畏懼的奔馳。不過,保守的我,喜歡引用一位政治哲學家Leo Strauss的觀點,他的意思是說,思想就應該要毫無畏懼,甚至是忝不知恥。因為,大膽的思考,才能努力求真、突破現有的框架與束縛,追問事物的真實面貌。但是在行為上,則是要謹慎、中庸,因為我們還是活在這現實社會中,就是在框框架架之中,社會才能維持一定的秩序。

蘇格拉底在哪裡是驚世駭俗,最後導致自己被判死刑呢?其實,有很大的一個重點是,他敢於挑戰眾人多數的觀點。蘇格拉底告訴我們,「一個未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他質疑社會既有的價值觀與傳統。郭X銘是好人嗎?蔡X玲是美女嗎?
他希望我們不要只看到那「僅僅看起來是美好的事物」,而忽略了真實的美。

各位還記得柏拉圖「洞穴之喻」的故事嗎?柏拉圖認為我們就好比活在洞穴之中,眼前所看的,不過是一些假象、陰影而已,真正的世界需要透過一番的掙扎與提升,才能用我們心靈而不是肉眼看到,一個真正美善的世界。當我們面對眼前世界時,不妨設想一下,是否還有一個真正美善的典範值得我們去追尋,而非一定要執著在眼前這個充斥著僅僅看起來是美好的事物。我們很容易以金錢、有形的物質來衡量自己,而忘記了無形的德性是很重要的。

我並非鼓勵各位因此漠視世俗的成就,我們就是活在洞穴之中,很難擺脫眾人的眼光,坦白說,我也做不到。但是也希望偶而用心靈遙望那個美好的世界,讓我們有時也要相信有一個更真實的美好世界,才是我們行為準則的典範。讓我們相信愛、正義、勇敢、節制等等這些看不見的美德,但我們知道,在那完美的世界中,這些都是重要的。我們自有一套衡量的價值觀,而不會只是隨波逐流。

然後,我們談到了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人要想發展美德,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參與政治。呵呵!聽到這個答案,有沒有昏倒?但是,換個角度來說,當我們希望成為一個有德之人,譬如孝順、忠勇、寬容等,我們是看遍這些書,考試一百分,就可以稱為有德之人嗎?答案想當然不是。我們必須「實踐」,就是去作。

同樣的,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參與公共事務,我們才能真正發揚人之為人的特質,我們一定是從實踐中,開始展現美德、寬容、忠勇、、、。而亞里斯多德認為一個充分展現德性的人,就是一個真正完整發展的人。就好比一顆種子成為一棵大樹一般。現實生活中,一百顆種子,可能只有一顆可以在適當的土壤中,逃避各種天然災害,躲過昆蟲、鳥類的覓食,成為一個茁壯的大樹。這棵大樹,亞里斯多德認為就是種子真正的本性,也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朝著這完善的目的走,發揮我們最大的特質。雖然不是人人可及,但至少我們肯定自己心中具有這樣的潛能,以及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討論亞里斯多德的另一個重點,是他的修辭術。修辭術是什麼呢?就是說服,在政治場合說服群眾的技術。特別是在民主政治中,特別重要,民主政治就是說服政治,所以這是一種非常實用與重要的技術。亞里斯多德認為有三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說服:論理說服、情感說服與人格說服。對此,我有專文介紹,我覺得這個對各位將來在學校作報告時或在工作場合中發言時,會很有幫助。所以,各位不僅要知道這三種方式,還要想辦法能夠舉例說明,找你自己生活經驗中的例子喔!這樣就能真正成為你的知識,試試看!

接著我們跳到了馬基維里,一下子飛了一千多年,從前面的道德先生,我們開始介紹這位被視為邪惡的馬基維里。不過,也有人會說,馬基維里只是務實而已,他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要看真實的結果,有時手段是壞的,結果卻可能是好的;有時則反之。而我們不能心存幻想,以為只要自己忠孝仁愛,就能成就好事,馬基維里認為這只是天真而已。當然,馬基維里高舉愛國的大旗,似乎一切都有正當性。我們一般人若沒有更高的理由,任意運用馬基維里的詐術,是很容易身敗名裂的。我很喜歡馬基維里那種為國為民,不顧一切的態度,以及他冷靜、務實的分析。但是,太過算計、現實、狡猾,一旦被識破,很容易失去他人的信任,信用的累積,是一點一滴;但是只要一次違背後,就很難挽回了。

至於課程最後,我們介紹約翰‧密爾,這是一位天才,但也是在他父親嚴格教育下的結果。他的《論自由》十分精彩,我最喜歡介紹他對「個體性」辯護的六個理由,也就是為何自己作決定是好的。這些理由,我們在生活當中,時常可以運用,各位也要自己能舉例運用喔!

但是,我也深切體認到這種太強調個人主義的思維,也有很大的問題,讓人一切以自己為重時,人們其實也未必快樂或者也找不到真正的自己。這裡有點玄,我想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不同,各位慢慢體會吧!

學期報告是討論爭議議題。有些同學告訴我,他們第一次覺得上課可以這麼有趣!

呵呵!早說嘛!

就早點開始讓各位開戰,我也可以不用每次上課回家後,聲音都沙啞了。說實話,我看到各位的表現,我也很高興。有些同學書面報告時,很簡略,但是口頭報告時,可以看出,真正在用心思考與回答,我想這種嘗試是很好的!

在討論爭議的議題時,除了可能運用到我們課堂上曾經提供的理由,譬如個體性抉擇是好的,或者目的使手段合理化等等。但是,我們也希望鼓勵同學從「正反兩面」來看問題。我們很容易只是單向思維,譬如覺得死刑是好的,就不去想為何有人反對死刑。我們很容易只往自己的直覺偏好去想,然後堅持己見。但是,當我們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時,我們才能比較看清事情的全貌。

也有同學會認為,這就是說明事情都是相對的,反正每種觀點都有道理。

不!

各位是否注意到,我們努力在找的,恰恰相反。有人說死刑是滿足「殺人償命」的正義觀,我們會問,那麼我們又為何放棄「以牙還牙」的報復刑罰呢?打壞我牙齒的人,我們也可以接受他的罰錢,或者關進勞裡,而非一定要打壞他的牙。

因此,我們是在尋找「更好的理由」!所以,我們討論這些爭議問題,並不是要告訴各位一切都是對的,而是希望透過思考、討論、對話,一同尋找一個比較好的理由,然後,我們對公共事務的判斷,就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理由,我們就可以期待,社會朝向一個比較好的方向發展。

最後,謝謝各位的參與。對於課程建言或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寫信告訴我。我很樂於與各位討論,分享看法,以及得到建議。祝福各位!

沒有留言: